多巴胺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1

多巴胺是儿茶酚胺家族中的一种激素,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质,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作为大脑内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被人们所认识[1]。之后的研究发现随着剂量范围的不同,其分别能够与多巴胺受体以及β受体、α受体等交感神经受体相结合,并继而对心血管系统以及肾脏等内脏器官产生多种药理学效应[2, 3]。

传统观点认为多巴胺可以增加心输出量、提升血压以及增加肾脏等内脏器官血流灌注,因此作为一线急救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休克、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以及急性肾损伤(AKI)的救治和围手术期血压的维护。然而随着近年来一些关于不同血管活性药物比较的研究陆续发表,对于多巴胺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尤其是2010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4],对比了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休克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其结果动摇了多巴胺作为休克尤其是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一线用药地位。此外过去一直认为的小剂量多巴胺具有“肾保护作用”的观点,近些年来也不断被新的研究结果挑战[5, 6]。

在多巴胺的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缺乏统一的适应证和用药剂量的问题。虽然欧洲、美国、中国等曾经发布的关于不同类型休克以及心衰的指南中都提到过多巴胺的具体适应证和使用剂量(表1),但是彼此之间存在许多差别。此外在安全性方面,多巴胺注射液辅料成分引发不良反应的问题也逐渐引发关注[7]。

 

全文下载:

多巴胺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