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脂溶性,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可以快速透过细胞膜扩散,参与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是细胞间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外源性吸入时,NO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为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应用长达二十余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并且应用范围逐渐拓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重症肺炎、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心力衰竭和手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等急危重症并取得良好效果。
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 iNO)疗法在临床使用时通常使用百万分之一单位表示气体浓度(×10-6),常见设备采用ppm(parts per million)来表示计量单位,与国际标准单位质量-体积浓度(即mg/m3)之间的简化换算公式为:Y=30/22.4·X,式中Y为NO以mg/m3表示的浓度值,X为NO以ppm表示的浓度值[1]。
建议选择医用NO气体用于临床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iNO设备根据气体来源可分为传统高压气瓶类和即时发生类:高压气瓶类iNO设备传统上称之为“NO气体流量控制仪”,使用含氮气/NO混合气的高压气瓶作为NO气体的来源,国内已有医用NO气体钢瓶作为吸入制剂获批,但适应证仅限于新生儿;即时发生类是将NO即时生成、NO输送和监测模块整合的iNO医疗设备,全球范围内共有四氧化二氮裂解法、电化学催化还原法和高压电弧放电法三种技术路线,其中后两种方法学国内已有相应设备获批用于临床。
国际上iNO疗法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丰富,多次制定和更新iNO在小儿和成人中的应用指南和专家共识。但我国iNO的应用起步较晚,随着国内医疗级NO气体治疗设备投入临床使用,将面临适用患者人群、用法用量、以及安全性监测和撤机等问题。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制定了《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iNO治疗急危重症儿童和成人患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