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2XLCdR18wRspQP5Tr3yZYA
前 言
David Wang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管理指南的十大关键信息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
本指南涉及成人脑出血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旨在更新和取代AHA/ASA 2015年脑出血管理指南。2022年发布的这版指南明确限于自发性脑出血,这些ICHs不是由头部创伤或血管畸形、囊性动脉瘤或易出血的肿瘤引起。这些没有明确的结构性或创伤性病因的出血通常被称为原发性脑出血(见第2.1节小血管疾病病因学中对这一术语的进一步说明)。因此,本指南与AHA/ASA关于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未破裂囊状动脉瘤管理指南或科学声明不相重叠。然而,本指南确实提出了有助于区分原发性脑出血和这些继发性脑出血的影像学方法。
本指南旨在涵盖原发性脑出血的整个过程(见图1),从急诊医疗的位置和组织(第3节)、初步诊断和评估(第4节)、急性内科和外科干预(第5.1-5.2和第6节)到进一步住院治疗脑出血后并发症(第5.3-5.5节)、医疗评估的目标(第7节),康复和恢复(第8节)以及复发性脑出血的二级预防(第9节)。由于ICH和缺血性卒中(IS)在病因和病程上存在显著差异,撰写小组尽可能根据脑出血患者组的数据提出建议。然而,ICH和IS患者的住院医疗和术后康复的某些方面可能是相似的。
因此,读者可以参考这些重叠区域的相关AHA/ASA缺血性卒中管理指南和科学声明。表1列出了读者可能感兴趣的AHA/ASA相关指南和科学声明。
患者临床策略、干预、治疗和诊断的推荐级别与证据水平(2019年5月更新)*
推荐级别 (Class of Recommendation, COR) |
证据水平 (Level of Evidence, LOE) |
1级推荐(强) 获益>>>风险 |
A级证据 • 高质量证据来源于1个以上RCT试验 • 高质量RCT试验的Meta分析 • 经高质量登记研究证实的一个或多个RCT试验 |
2a级推荐(中) 获益>>风险 |
B-R级证据(随机对照试验) • 中等质量证据来源于1个或多个RCT试验 • 中等质量RCT试验的Meta分析 |
2b级推荐(弱) 获益≥风险 |
B-NR级证据(非随机对照试验) • 中等质量证据来源于1个或多个设计和实施良好的非随机研究,观察性研究或登记研究 • 上述研究的Meta分析 |
3级推荐:无获益(中) 获益=风险 (一般仅用于A级或B级证据) |
C-LD级证据(数据有限) • 设计和实施有局限性的随机或非随机的观察性或登记研究 • 上述研究的Meta分析 • 人体试验的生理或机制研究 |
3级推荐:有害(强) 风险>获益 |
C-EO级证据(专家观点) • 基于临床经验的专家观点共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哪些类型的帮助公众早期识别卒中的公共卫生运动,以及其是否会转化为更快的ICH诊断、治疗和更好预后,相关数据尚缺乏。未来研究应聚焦于这些公共卫生运动的哪些方面对改善预后最有用,以及对哪些人群最有用。
院前治疗方案是否会改善结局的数据有限;许多研究都是观察性的,并被当地的流程所混淆,基于派遣、严重程度、地理位置和资源等差异来选择哪些团队救援哪些患者。未来的研究可能最适合将“拉起就跑(scoop and run)”的理念方法(在现场使用最少的时间/医疗)与向现场派遣更高级别医疗(如移动卒中单元)的方法进行比较。目前尚不清楚院前基本生命支持(BLS)或高级生命支持(ALS)是否能产生更好的脑出血结局。关于移动卒中单元对脑出血影响的数据也很有限。
院前医疗和卒中医疗系统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疑似卒中(包括脑出血)、所有类型的确诊卒中(包括脑出血)或缺血性卒中的研究。因此,院前医疗的推荐通常是基于对缺血性卒中或所有卒中的推荐。未来的研究应评估特定的医疗系统是否对脑出血特别有益、区域化大血管闭塞(LVO)卒中医疗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以及EMS绕过初级卒中中心对疑似LVO的影响。
院前对ICH进行分层或诊断的现有工具有限。目前尚不清楚哪一种工具是最好的,纳入卒中严重程度评估而不仅仅是诊断卒中存在的量表是否对ICH院前评估有用也尚未可知。需要进一步研究现有卒中严重程度评分能否同时识别ICH,以及ICH患者的治疗医院是否应与LVO卒中相同,再者,是否应绕过不具备神经外科医疗能力的中心也是未知的。
需要进行研究来明确移动CT扫描仪(mobile CT scanners)对早期识别和治疗脑出血的潜在获益,在临床病程早期,明确是否有其他专门针对脑出血的可改善预后的潜在治疗方法是很重要的。
4. 诊断和评估
4.1. 急性脑出血病程的诊断评估
4.1.1. 体格检查与实验室评估
|
||
|
|
|
|
|
|
表 3. 脑出血患者的初始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评估类型 |
注 释 |
病 史 |
|
发病时间(或患者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 | |
症 状 | 头 痛
• 霹雳样头痛:动脉瘤,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部分脑静脉窦血栓(CVST) • 慢性起病:肿块性病变,部分CVST,缺血性卒中(IS)伴出血性转化 局灶性神经缺损 癫 痫 意识水平下降 |
血管危险因素 | 缺血性卒中(IS)
先前脑出血(ICH) 高血压(第9.1.2节) 高脂血症 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影像学标记(如脑微出血,第9.1.1节) |
药 物 | 抗血栓药
• 抗凝药(第5.2.1节),溶栓药,抗血小板药物(第5.2.2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第9.1.4节),剂量和末服时间 血管收缩剂(与RCVS有关) • 曲普坦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第8.2节),减充血剂,兴奋剂,芬特明,拟交感神经药物 降压药(作为慢性高血压的标志) 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因CVST导致出血) |
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 | 与淀粉样血管病相关(但非特异性) |
物质使用(第9.1.5节) | 吸 烟
饮 酒(第9.1.5节) 大 麻(与RCVS有关) 拟交感神经药物(安非他明、甲基苯丙胺、可卡因) |
肝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和血液病 | 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
体格检查 |
|
生命体征 | 包括气道,呼吸,循环评估 |
对头部、心脏、肺部、腹部和四肢全面体检 | |
关注神经系统检查 | 一个结构化检查(如NIHSS)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并提供一个量化方法,便于向其他照顾者沟通事件的严重程度。意识水平下降的患者应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 |
血清和尿液检查 |
|
全血计数、血尿素氮、肌酐、肝功能、血糖、炎症标志物(红细胞沉降率(ESR)和/或C反应蛋白(CRP)) | 贫血与预后不良和出血扩大有关
血小板减少症与死亡率增加有关 急性肾损伤和高血糖与更坏的预后和死亡率相关 炎症标志物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 肾小球滤过率(GFR)影响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清除 |
凝血酶原时间(INR)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适当时DOACs特异性测试 | 因抗凝药引起的脑血肿一般血肿大,且会增加体积、延长出血时间、增加致残和死亡率
DOACs特异性测试(包括稀释凝血酶时间、抗Xa因子活性)可能有助于决定是否再次抗凝 |
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和超声心动图(ECG) | 肌钙蛋白水平增高与死亡率增加有关。左心室肥厚的征象和其他异常心电图可识别慢性高血压、心肌缺血或先前的心脏损害 |
尿毒理学筛查 | 与脑出血有关的可卡因和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物 |
育龄妇女孕检 | 围生期血管病变、子痫 、HELLP综合征、静脉窦血栓均可引起孕妇脑出血 |
CRP:C反应蛋白;CVST:静脉窦血栓形成;DOAC:直接口服抗凝剂;EKG:心电图;ESR:红细胞沉降率;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FR:肾小球滤过率;HELLP:溶血、肝酶增高和血小板减少;ICH:脑出血;INR:国内标准化比值;IS:缺血性卒中;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SAID:非甾体抗炎药;RCVS: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血小板或凝血活性测定是否可以找到那些可从血小板输注、醋酸去氨加压素、氨甲环酸(TXA)或其他急性脑出血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亚组。
虽然传统凝血因子或稀释凝血酶时间的变化可能提示患者可能服用了DOAC药物,但这些研究不够可靠,也无法确定由DOAC引起ICH时的抗凝程度。特定的Xa因子抑制水平已被用于检测Xa因子抑制剂和基于凝血酶检验的达比加群酯,但这些研究并不广泛可用,通常无法在紧急情况下足够快速地做出决策。抗凝剂的特定可靠检测可用以明确哪些患者能够从抗凝逆转疗法中获益。
粘弹性止血试验,包括血栓弹力图(TEG)和旋转血栓弹力图(ROTEM),可同时测定细胞和血浆中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的成分,而传统凝血试验(PT/PTT/INR)仅测量体外凝血途径功能。这些实验室检测值可用于预测创伤患者的显著出血和输血需求,但并未改善预后或死亡率。粘弹性试验确实能检测出传统的脑出血(ICH)患者凝血试验所无法检出的凝血异常。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研究的结果是否与患者预后相关,探究其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意义是一个新兴和积极的研究方向。
解读脑出血患者的入院心电图和肌钙蛋白值变化可能具有一定挑战性,因为这些变化可继发于神经心源性改变,或归因于真正的心肌缺血,这对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评估和管理很重要。脑出血患者早期心电图变化的解读和管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领域。
4.1.2. 脑出血诊断及急性病程的神经影像学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4.2. 脑出血发病机制的诊断评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5. 脑出血的内科及神经重症治疗
5.1. 急性期降压治疗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5.2. 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
5.2.1. 抗凝治疗相关出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 抗凝治疗相关出血的治疗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血肿扩大仍是脑出血后治疗的重点。目前对于逆转抗凝剂带来的临床获益尚缺乏证据(例如,出血扩大,功能预后)。
临床DOAC的抗凝检测并没有实现。针对抗凝逆转剂检测的重要性(例如:抗凝成分、血栓弹力图TEG、指尖监测仪POC)仍有待于继续研究。
抗凝治疗相关脑出血的逆转剂选择有待于我们对于有效性、安全性、再栓塞风险的进一步评估和再认识。积极鼓励研发逆转剂新药。我们的新逆转药物Ciraparantag(aripazine)就是是一种合成的小分子物质,可广泛地拮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 因子抑制剂和肝素、低分子肝素,目前正在进行II期及III期临床研究。
目前针对最后服用达比加群时间及依达塞珠单抗使用时机、联合依达塞珠单抗与PCC或其他血制品联用,尚均缺乏证据。对于存在合并疾病或者低凝血状态的患者来说,快速止血效果尚不明确。
综合救治可能存在联合效应,包括降压及逆转抗凝剂,应进一步研究,包括特殊的路径管理(例如 病房保存逆转剂、无需血液科会诊、专科护士等)。这些流程管理可减少抗凝药物逆转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5.2.2. 抗血小板相关脑出血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抗血小板相关脑出血的研究大多数包括阿司匹林。因此,将来针对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也很重要,尤其是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拮抗剂逆转剂的有效性。
在去骨瓣和血肿清除术前输注血小板可逆转阿司匹林的作用,但是否适用于其他侵入性手术、类似于脑室外引流(EVD)的外科手术或微创外科手术尚不清楚。
在中国人群中已经证实了去骨瓣术前输注血小板可逆转阿司匹林作用而带来获益,但仍需要在其他人群中获得可靠样本量的数据及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去氨加压素的有效性尚缺乏RCTs的依据,但类似研究正在进行中。
替格瑞洛是通过输注血小板逆转的。一种替格瑞洛单抗可逆转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III期临床研究正在验证拮抗剂的临床有效性。
5.2.3. 综合止血治疗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5.3. 一般住院医疗
5.3.1. 住院医疗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来确定哪些患者在神经科ICU、卒中单元或过渡单元中得到最好的医疗。
大多数脑出血研究排除了那些因患者要求使得神经重症监护干预受限的患者。限制生命支持治疗并不意味着只是安慰性医疗(见第7.2节,限制维持生命治疗的决策)。对于事先要求限制干预措施的脑出血患者,未来的研究有机会确定其范围、疗效和结局。
目前尚没有关于脑出血患者转运至其他中心的最佳时机和组合式医疗的数据,例如明确哪些脑出血患者在转运前需要插管。
基于现有数据,很难确定专科医疗、神经/危重症医疗、神经外科医疗、血压控制和凝血功能逆转对个体的影响。从实践角度来看,医务人员和干预措施是相互捆绑的。对于大型中心来说,这可能不重要。但对于小中心来说,脑出血患者数量较少,为不需要完整组合式医疗的脑出血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措施是有意义的。
为危重症脑出血患者提供医疗是一项挑战。目前对如何减轻医护人员照顾脑出血患者的痛苦的理解和方法尚有限。
5.3.2. 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鉴于多种原因(如费用和患者舒适度),用于早期发现感染的额外诊断性测试不是常规需要的。有些证据支持一些早期标志物,如白蛋白水平,或许可作为感染高风险患者的早期预测因子,但尚未验证是否可用于临床。
目前尚缺乏如何预防脑出血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的相关数据,也缺乏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措施,尤其是在未进行机械通气的脑出血患者中。
针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脑出血患者,开展更多急性期后随访及治疗的研究可能会带来获益,因为这类患者的长期全因死亡率可能会增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住院期间发生谵妄会影响脑出血患者的住院天数(LOS)和长期功能结局,但目前尚无针对脑出血相关谵妄的工具,也没有标准或特定的干预措施。因此在脑出血相关谵妄的研究开展之前,临床医生通常参照缺血性卒中管理指南的相关部分。
5.3.3. 血栓预防及血栓形成的治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尚不清楚,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在药物预防的基础上,增加弹力袜或IPC装置是否能增加静脉血栓预防的有效性或者能够较大程度延迟药物预防启动的时间。
目前尚不清楚IPC装置能否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症状性DVT的风险或能否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
脑出血后48小时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预防治疗的安全性缺乏足够证据证实。需要验证,通过重复影像学明确血肿稳定是否有助于判定症状发生24~48小时后启动药物预防治疗的安全性。
应开展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来比较脑出血患者在两个时间点启动药物预防的效果。
一项创伤患者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预防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无获益,但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数据尚缺乏。
下腔静脉滤器在脑出血和早期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中的有效性尚未被研究。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治疗的最早时间尚不明确,因为这些研究都是针对创伤相关性脑出血。脑室外引流(EVD)和手术减压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抗凝启动时间的相关数据也很有限,且个体化差异显著。
未来的研究应探讨自发性脑出血VTE抗凝治疗启动剂量应足量还是逐渐加量。
未来的研究应探讨自发性脑出血VTE抗凝治疗应使用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还是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
5.3.4. 护 理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5.3.5. 血糖管理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5.3.6. 体温管理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脑出血患者的发热处理及改善预后仍是未来需要研究的方向。由于直到近期才开始进行有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因此这方面的一些早期数据是十分有限的。
脑出血患者维持正常体温尚没有被证明可显著改善预后,这是一个潜在的治疗机会。
血肿周围水肿仍然是脑出血患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度调节是否能改善水肿和/或功能结局尚不清楚。
5.4. 癫痫及抗癫痫药物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癫痫发作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抗癫痫药物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未明确,特别是在有针对性和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
对于意识障碍和脑电图异常的脑出血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尚不明确。
对于脑出血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伴或不伴有癫痫发作),哪种异常脑电模式对预后有意义目前尚无明确共识。
5.5. 有创神经监测,颅内压(ICP)及脑水肿治疗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6. 手术干预
6.1. 血肿清除
6.1.1. ICH的微创血肿清除术(MIS)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现有证据尚不能提供适合手术治疗的具体推荐意见。关注临床细节、血肿体积、患者年龄、GCS(基线临床严重程度)和随访时间的先验分析可为未来的临床试验设计和建议提供信息。
目前关于MIS的RCT研究尚未回答关于手术时机和手术前如何稳定出血的先验问题。考虑到再出血风险,MIS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早期(<12或24小时)减少血肿体积可能会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并改善结局,现有观察性研究数据表明其对出血风险也无影响。正在进行的几项随机对照试验将解决这些问题的各个方面。
尽管许多RCT研究报道了MIS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在改善功能预后方面的益处,但对降低死亡率的作用尚不明确,对于病情恶化的患者,更多会选择进行开颅手术而非MIS。大多数小型RCT的效力不足,与开颅手术相比,MIS并未显示出降低死亡率的优势;然而,大多数小型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在针对立体定向穿刺或内窥镜引流与传统开颅手术的比较时,采用MIS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目前尚无足够有力的临床试验数据比较ICH中MIS的不同治疗设备。尽管外科医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能力在实现充分血肿清除、再出血低风险及良好预后方面可能优于某种单一技术,持续创新与新型手术设备的开发需要比较内窥镜和立体定向联合溶栓剂或其它可能的血肿内治疗药物。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将为这些问题提供有用的数据。
6.1.2. 脑室内出血(IVH)的微创血肿清除术(MIS)
|
||
|
|
|
|
|
|
|
|
|
|
|
|
|
|
|
|
|
|
图3. 脑室内出血的手术管理策略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的证据不支持根据脑室内出血(IVH)的时间或体积选择IVH患者进行脑室外引流(EVD),不同医院和地区的EVD治疗率差异很大。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与梗阻性脑积水不相关的小IVH体积(Graeb评分≤2)与脑出血后不良结局或死亡无关,而Graeb评分>2与不良结局和较高死亡率独立相关。
CLEAR III的探索性分析表明,在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中,IVH体积较大且在症状发作后较早随机分组与功能结局的改善有关。侧重于临床细节(脑室内出血量和脑室内纤溶治疗的启动时间)的先验分析将为未来的建议提供依据。
脑室内纤溶治疗(IVT)和神经内窥镜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尚未回答IVH是否需要被完全清除以及IVH手术干预最佳时机的问题。完全或接近完全的清除IVH与仅解决低位脑室系统的疏通、脑积水和颅内高压相比,是否能带来功能结局的获益,尚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尚无充分有力的临床试验数据比较不同的IVH清除手术方法。为了获得更好的结局或避免永久性分流,内窥镜技术是否优于EVD联合IVT治疗,以及增加腰椎引流是否优于单独的EVD联合IVT治疗,仍有待研究。
6.1.3. 幕上出血开颅手术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开颅手术的时机对ICH患者结局的潜在影响仍有争议。虽然STICH I和II研究未发现早期治疗的时间效应,但绝大多数入组患者在发病后超过12小时接受了手术治疗,而在发病后12小时内就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患者是因为其临床症状严重或进一步恶化。尽管如此,STICH I和II的研究队列确定了延迟开展手术的时间阈值,发病62小时后手术可能与更差的结局相关。目前只有两项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分析了在发病后12小时或更短时间内进行开颅手术的效果。Morgenstern等人的研究,虽然并非为疗效而设计(n=34),却发现了12小时内进行手术存在减少死亡率的趋势。更令人鼓舞的是,Pantazis等人(n=108)证明了在8小时内进行手术对功能结局的益处。未来在12小时内评估手术获益的多中心研究可能会填补这个知识空白。
6.1.4. 后颅窝出血开颅手术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手术清除血肿对小脑出血患者在挽救生命方面的获益明显缺乏平衡,这很可能阻碍了未来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来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手术清除小脑出血对改善功能结局的疗效仍不确定。
既往研究尚未解决关于小脑出血手术时机的先验问题,特别是对于临床状况良好的小脑出血(>3 cm/15 mL)患者,初始保守治疗是否优于立即手术清除治疗仍不明确。对于此类患者,一项回顾性研究报告显示,初始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会带来良好结局,且可能部分亚组患者可以安全地推迟手术。临床情况良好的大面积小脑出血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治疗适应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前尚无充分有力的研究比较小脑出血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几项小型回顾性研究比较了内窥镜下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抽吸术与标准的枕下颅骨切除术,其疗效不一。脑血肿微创清除术(MIS)技术与枕骨下血肿清除术(不减压或联合减压)的比较是未来临床试验中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小脑出血体积>15 mL且临床状况良好的患者行MIS手术治疗与最佳药物治疗相比,能否改善功能结局。
6.2. 脑出血的开颅手术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7. 结局预测与医疗目标
7.1. 结局预测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其他用以预测结局的基线标记物(影像、体液或电生理)的应用仍有待明确。
在与患者或照护者沟通和共同决定治疗方案时,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的效用和最佳实践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在脑出血医疗质量监测、调整医院和医疗系统水平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基线严重程度评分对于医疗决策分层或临床试验分层入组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患者虚弱度的概念,作为对老年患者疾病结局的预测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尚未把它作为脑出血结局的预测因子。
脑出血患者的恢复轨迹及后续评估脑出血患者结局的最佳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7.2. 限制生命维持治疗的决策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为明确预后、避免对不良预后的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对于有时间限制的试验性积极治疗的充分且最佳的持续时间尚不清楚,可能远远超过几天。关于昏迷和意识恢复的最新研究可能对我们理解做出治疗决策的合适时机有重要影响。对不进行早期治疗限制的文化背景和地区研究也可提供新的思路。
对全面的积极治疗策略的研究可能比只是限制“不予复苏(DNAR)”医嘱的使用更有价值。未来衡量医疗积极性或与指南一致性的代理发展将具有潜在价值。
在脑出血患者的替代决策者中,其对决策感到后悔、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如抑郁、焦虑和快感等心理结局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未来的研究应包括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方案,而不仅仅局限于患者个体的神经功能。这些研究还应寻求确定共享决策和沟通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结局。在这一过程中,另一个未得到充分研究的参与者是实施治疗的临床医生,他们可能会由于觉察到不恰当的生命维持治疗或不恰当地早期终止生命维持治疗而承受压力。
8. 脑出血后的恢复、康复及并发症
8.1. 康复和恢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8.2. 神经行为学并发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脑出血后针对抑郁、焦虑(通常比抑郁研究少)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筛查工具、筛查时机和筛查频率。考虑到筛查可能需要在繁忙的门诊花费时间进行,应开发并验证快速筛查工具,以用于识别脑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变化。
关于特定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区分其与其他类别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之间的脑出血风险的数据很少,导致需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脑出血患者个体药物选择的不确定性。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在脑出血幸存者与抑郁症人群中的相对风险和获益尚需进一步的前瞻性评估。
目前尚不清楚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是否有益于治疗脑出血后认知障碍,这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领域。
9. 预 防
9.1. 二级预防
9.1.1. 未来脑出血风险预后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9.1.2. 血压管理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预防脑出血复发的最佳血压目标值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或更低是否更有益。
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及最佳药物种类尚不明确。此外,新近研究表明家庭血压监测可能是一种更为准确的控制方法。治疗时机、最佳降压药物的选择以及门诊血压监测的最佳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明确个体,系统及社会层面中妨碍最佳血压控制的主要因素,并找到克服这些障碍的策略方法,这将是很重要的。
9.1.3. 抗栓药物的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9.1.4. 其他药物治疗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他汀对于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及长期出血或缺血事件的风险影响尚不明确。需要更多研究以明确哪些患者可能从短期及长期使用他汀或更换降脂药物种类(如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中获益。
针对出血复发风险的影像学和生物标记物(如MRI脑小血管病表现、遗传风险、血压、药物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需要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的风险分层。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除抗栓药物外的常用药物可能会增加脑出血风险,但证据尚不足。
9.1.5. 改善生活方式/患者和照护者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积极影响;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并使这些改变维持下去。假设定制的个体化干预优于标准化干预,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哪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最有效,以及门诊随访的频次和内容,尚缺乏证据。
患者和照护者的教育已被证实是有益的,然而如何实现目前仍不明确。
脑出血患者和照护者健康教育的另一个尚未被研究的方向,即在脑出血复发或发生其他主要事件的情况下,系统地应用高级指令来决定选择偏好。
9.2. ICH高危影像学表现患者的一级预防
|
||
|
|
|
|
|
|
- 知识空白与未来研究方向
应用神经影像学和其他标志物进行的基于人群的风险评估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需要进一步研究心血管预防策略(如抗栓和血压靶点)与脑出血高危神经影像学标志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群的多样性应包括不同种族和民族背景、遗传图谱(基因概况)和预先存在的共病。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