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心肌炎是急性弥漫性炎症性心肌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死亡风险极高。其发病机制涉及心脏固有免疫过度激活和炎症风暴形成。根据我国近年来实践经验和研究证据,采用“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善长期预后。《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暴发性心肌炎应极早识别、极早诊断、极早预判和极早治疗。 &…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脂溶性,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可以快速透过细胞膜扩散,参与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是细胞间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外源性吸入时,NO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为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应用长达二十余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并且应用范围逐渐拓展…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全球成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的年发病率在10万人中为30.0~97.1例[1]。我国OHCA患者每年超过百万,但出院存活率和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极低[2]。CA后脑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和长期残疾的关键因素[3]。目…
目的评价和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抗凝及出血风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ECMO治疗期间抗凝及出血管理的循证依据.方法依照证据"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组织、指南网站中有关ECMO技术抗凝管理及出血风险的所有证据,证据类型包括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2012年5月31日至202…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 1 ] 的发布促进了我国心力衰竭(心衰)诊治和管理的规范化。近6年来,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需要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我国心衰患者诊治中,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
心力衰竭(心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患病率逐年上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资源和专业知识所限,心衰的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为此,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多个组织、机构联合组织专家小组,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年)》。本…
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最为严重的弥漫性心肌炎,其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继发或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极高 [ 1 ] 。 以往由于对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特点及病理生理机制认识不足,临床误诊、漏诊和延误诊断较为常见,并被认为罕见。2…
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与CA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治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和规范我国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对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认识和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的诊断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医学影像检查综合判断。超声心动图由于检查相对简单、无创伤性,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影像学技术。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心肌应变显像技术在心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使我们对于心功能的超声测量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评估心脏功能,使患者得到更准确…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是一种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极为重要。影像学在TBAD的诊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目前我国缺乏TBAD影像诊断临床应用指南。介入治疗已成为TBAD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不同分型、分期、分类中的治疗仍缺乏标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组织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Stanford B型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