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可导致心脏损伤,其中60.5%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心脏损伤并伴发心脏功能障碍。然而,在心脏损伤的发病初期,心脏电生理异常或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易被重症急性胰腺炎原有的临床症状所掩盖,因此极易被忽视甚至误诊。所以,注意关注患者新发生的心血管系统临床表现,结合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动态复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及BNP等…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也是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急性胰腺炎被定义为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 一、背景目前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多遵从胰腺外科、消化内科及重症医学科的相关指南和标准,包括诊断、…
一、流行病学 重症肝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包括真菌在内的机会性感染显著增加。随着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诊治手段的应用,重症肝病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真菌感染率也呈增高趋势[1]。同时,临床医师对于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真菌感染的检出率和诊断率。临床研究报道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15…
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ESLD)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仍无严格定义[1,2]。结合肝脏形态和功能,ESLD指各种慢性肝脏损害所致的肝病晚期阶段,主要特征为肝脏功能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其范畴包括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阶段,包括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
一、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受阻或血流异常增多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增高、广泛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综合征。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系统的血液部分逆向通过门体静脉吻合的侧支血管回流入体循环,形成多条离肝性的侧支循环通路。因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等侧支静脉曲张和腹…
腹内高压在重症患者中并不鲜见,文献报道在ICU中其发生率可达30%~40%。腹内高压可引起器官组织低灌注,甚至发展至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导致出现多器官和系统功能障碍,给救治带来很大挑战。2007年世界腹腔间隔室协会(WSACS)发布关于腹内高压和ACS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于201…
一、概述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受阻或血流异常增多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增高、广泛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综合征。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系统的血液部分逆向通过门体静脉吻合的侧支血管回流入体循环,形成多条离肝性的侧支循环通路。因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等侧支静脉曲张和腹水…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在其他疾病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拓展。该技术在我国多省市开展已有数十年,覆盖范围广,但各地区对治疗时机、治疗模式的选择、血管通路的建立、抗凝剂的使用、常见机器报警处理、治疗的流程与管理乃至人工肝治疗室的布局等,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差异。尽管我国已颁布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和《血液净…
肝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降低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病死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基于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订《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该共识通过对肝衰竭肝移植术前评估、术中管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进行规范,旨在提高…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的定义为Trietz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