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重症

88 篇文章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抗菌药物剂量调整专家共识(2024年版)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指一组体外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是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治疗方式的总称,已成为各种危重症救治中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之一 [ 1 ] 。传统CRRT应持续治疗24 h以上,但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灵活调整治疗时间 [ 2 ] 。严重感染和感染…
成人ICU患者外周动脉导管管理专家共识 2024
外周动脉导管是一种经皮穿刺动脉并留置于人体管腔内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可用于监测血压、判断血容量及采集动脉血标本,已成为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工具,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血管损伤 [ 1 ]。危重症患者血管条件差、导管穿刺难度大、留置时间长,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多种不良事件,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2 , 3 ]、细菌定植 [ 4 ]、…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导致输血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值得临床关注的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组织我国包括输血医学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及心血管内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制订了《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该共识就…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抗菌药物剂量调整专家共识(2024年版)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指一组体外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是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治疗方式的总称,已成为各种危重症救治中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之一[1]。传统CRRT应持续治疗24 h以上,但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灵活调整治疗时间[2]。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急性肾损…
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
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与CA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治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和规范我国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对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认识和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
中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非心源性肺水肿,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医学界对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肺保护机械通气策略仍是其主要的且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措施,但对于ARDS的非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目前仍缺乏系统的总结。因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
创伤是青壮年人群的首要死因,约30%~40%的创伤死亡因大量失血所致,失血也是严重创伤后“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快速控制出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对严重创伤的救治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严重创伤后继发性损伤所致的并发症,还可以大大降低“可预防性死亡”[1]的发生。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杀虫剂之一,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为临床常见疾病,据WHO估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发生AOPP,其中约20万人死亡,且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发生…
出血性疾病危急值专家共识(2023版)
出血性疾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以止血或凝血机制异常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及时适当的治疗措施对改善出血性疾病患者临床预后至关重要。本共识拟从实验室检测、放射影像及超声检查角度全面评估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危急状态,并通过整理文献、广泛征求和整合专家意见,制订出血性疾病临床危急值专家共识,为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