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重症

88 篇文章

中国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专家共识(2022)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患者(≥60岁)占重症医学科住院人数的比例已高达42%~52%[1]。老年患者器官功能代偿及再生能力下降,导致老年人发生重症疾病时,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及衰弱[2]。营养不良对老年患者转归的影响更加突出,包括感染和压疮发生率增加、住院时间和恢复期延长、病死率增高[3]。因此,针对老年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尤其是…
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专家共识 202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指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且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CVC为急诊、危重症及手术患者提供了血管通路,被广泛应用于静脉治疗、补液、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治疗等目的[1]。然而,如果CVC维护不当,那么会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等CVC相关并发症[2]…
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专家共识 2022
乌头类生物碱(Aconitum alkaloids)是指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中的一类生物碱[1]。我国含有乌头类生物碱的植物分布广泛,含有乌头类生物碱的成药也有销售,在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肿瘤等疾病中均有应用[2]。然而,乌头类生物碱治疗安全窗窄,加工处理不当、过量服用易致急性中毒,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病…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专家共识 2022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不断完善,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广泛开展,危重症患者的院际转运频次明显增加[1]。院际转运是危重症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约50%的危重症患者会经历院际转运[2]。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12.5%~62%[3]。经历院际转运危重症患者的死亡比例比普通危重症患者高4%~8%[2,4]。如何保障危重症患者的院际转运安全…
多巴胺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1
多巴胺是儿茶酚胺家族中的一种激素,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质,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作为大脑内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被人们所认识[1]。之后的研究发现随着剂量范围的不同,其分别能够与多巴胺受体以及β受体、α受体等交感神经受体相结合,并继而对心血管系统以及肾脏等内脏器官产生多种药理学效应[2, 3]。 传统观点认为多巴胺可以增加心输出量、提升血…
血管加压药物在急诊休克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2021
休克是急诊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从病理生理上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梗阻性休克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休克,医生在准确评估病情特别是管理、优化容量状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对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非常重要。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分会组织数十位急诊、药学领域的…
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共识 2021
背景 由于甲状腺危象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早期诊治存在困难,导致病死率较高。在中国,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指导诊治过程。因此,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等组织国内急诊领域专家成立了共识编写组,共同制订了《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专家识》, 旨在规范甲状腺危象急诊诊治流程,从而达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甲状腺危象的发…
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专家共识 2022
乌头类生物碱(Aconitum alkaloids)是指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中的一类生物碱。我国含有乌头类生物碱植物分布广泛,含有乌头类生物碱的成药也有销售,被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然而,乌头类生物碱治疗安全窗窄,加工处理不当、过量服用易致急性中毒,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病死率达15.…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
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热环境下体育竞技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在热射病的实际防治过程中经常存在误诊漏诊、对其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治疗方案实施不正确等情况,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急诊是热射病救治的重要关口,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热射病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及其救治的熟练…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全世界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在2015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颁发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临床诊治指南2020版。在2020版指南中,明确强调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发病的背景复杂,尤其子痫前期-子痫存在多因素-多机制-多通路致病的综合征发病性质。不仅孕妇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程度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