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全世界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在2015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颁发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临床诊治指南2020版。在2020版指南中,明确强调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发病的背景复杂,尤其子痫前期-子痫存在多因素-多机制-多通路致病的综合征发病性质。不仅孕妇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程度和表…
颈椎处于头颅和躯干之间,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节段,周围缺乏坚强的保护,加之颈椎的体积﹑强度较其他椎体小,轻微损伤即可造成严重后果.根据其解剖特点分为上颈椎和下颈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颈椎损伤在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中约占20% ~33%.上颈椎又称枕颈段,是由枕骨髁、寰椎( C1 )、枢椎( C2 )三部分组成,位于脊柱顶端,上颈椎损伤在颈椎损伤中约占30…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在其他疾病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拓展。该技术在我国多省市开展已有数十年,覆盖范围广,但各地区对治疗时机、治疗模式的选择、血管通路的建立、抗凝剂的使用、常见机器报警处理、治疗的流程与管理乃至人工肝治疗室的布局等,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差异。尽管我国已颁布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和《血液净…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原性休克(CS)最常见的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的30天死亡率高达40%-45%。近日,我国发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全面介绍了AMICS的定义、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诊断评估、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机械循环支持、多脏器保护以及分期个体化治疗等内容,为我国AMICS患者…
更新要点一、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再分类2022 AHA/ACC/HFSA指南仍然按照射血分数(EF)作为首次分类和再分类的标准,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抗菌药物耐药已成为影响重症感染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美国每年发生70多万例医疗保健相关性感染,很大部分由多重耐药病原菌(MDRO)引起,而其中近半数发生于危重症患者。在欧洲,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也使得抗菌药物耐药率大幅上升,最终导致了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相关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和治疗费用增加。中国2018年细菌…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多数TBAD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自1996年首例TBAD腔内修复术成功实施以来,TBAD的治疗由巨创转为微创,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1]。200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其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侵犯局部皮肤、黏膜,以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近年来,随着肿瘤化学治疗、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危险因素增多,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1]。在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ion,SOT)受者中,IFD已成为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2]。2009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我国移植受者的临床特点,参考国…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研究发现其具有快速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呈世界性流行,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在自然环境、医院环境的广泛存在及在住院患者的多部位定植,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