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19
多黏菌素是多肽类抗生素,由于其肾毒性大被 其他更安全的抗菌药物取代;但近年来随着对碳青 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 等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峻[1-3],可选择药物有限,临 床重新启用多黏菌素。我国常用的有多黏菌素 B 和 多黏菌素 E,但尚无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规范和指 南,故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对多黏菌素的临床应 用问题进行探讨,…
主动脉术式中国专家共识——孙氏手术 2021
现代主动脉外科是在前人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学科。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直至1952年Voorhees使用聚乙烯纤维塑料制成的人工血管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替换治疗,1958年DeBakey使用弹性针织涤纶(dacron)人工血管,现代主动脉外科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主动脉外科代表性疾病为主动脉夹层,以A型夹层的手术治疗为代表,以全弓替换为难点。深低温停…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2017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危重症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务人员对主动脉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影像诊断、心血管内外科、麻醉及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AD的诊出率不断提高,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但由于目前国际上仍缺乏关于AD治疗的大规模前瞻性生随机对照研究,业内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1.   前言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等影像技术的普及,AAS的诊出率大幅提高。同时,外科技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技术的发展使AAS手术的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2.  总论 2.1  正常的主动脉结构与功能 主动脉是连接心脏与人体体循环中各个重要器官的血液输送通道,以膈肌…
亚低温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 2020
亚低温作为一种有效的脑保护方法已经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心脏手术及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治疗中。虽然国外已有亚低温脑保护的相关指南、草案或者建议,但国内相关内容尚不完善。为此,中国相关专家学组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亚低温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康复,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 2019
脑损伤是除心功能不全以外导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手术,非心脏、非神经、非大血管手术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1%,而复杂重症瓣膜置换术后脑卒中发生率为9.7%,单纯二尖瓣手术者为8.8%,瓣膜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为7.4%,单纯主动脉瓣手术者为4.8%,单纯 CAB…
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标准化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2022
1 定义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颁布的“医学主题词”(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及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颁布的科技名词,专家们共同讨论并统一意见后对凝血相关概念作出如下解释。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前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重点防治的疾病。慢阻肺诊治指南是临床防治诊治的重要指引,对规范诊治行为,保证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我国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慢阻肺研究进展,尤其是慢阻肺全球倡议(glo…
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治疗指南 2021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1],其中具有占位效应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最差,占大脑半球脑梗死的2%~8%[2]以及小脑梗死的4%~25%[3]。即使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其病死率仍可高达60%~80%,约2/3的生存患者遗留严重残疾,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4]。近年来,随着静脉溶栓和血管内取栓的开展,大面积脑梗…
2020 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临床实践指南,治疗心脏瓣膜病的选择正在扩大,使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手术。新的2020年ACC/AHA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的旗舰期刊上。 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约有一半患有某种形式的瓣膜性心脏病。如果不及时诊断或不及时治疗,瓣膜性心脏病会变得更严重,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瓣膜性心脏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