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抗菌药物剂量调整专家共识(2024年版)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指一组体外血液净化的治疗技术,是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治疗方式的总称,已成为各种危重症救治中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之一[1]。传统CRRT应持续治疗24 h以上,但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灵活调整治疗时间[2]。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急性肾损…
NEJM综述:肝移植
肝移植于60年前首次在人类身上实施,现已成为危及生命肝病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见补充附录表S1,补充附录与本文全文可在NEJM.org获取)。然而,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社会而言,这仍然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肝移植(尤其是成人肝移植)的最新进展,并简要讨论影响儿童肝移植的因素。 肝移植在可及性方面的挑战 尽管2020—2021年有100多…
肝移植超声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实时及可动态显示肝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优势,已经成为肝移植手术全程管理过程中首选的评估手段之一。为进一步规范肝移植手术前后的超声检查,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及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等机构组织全国肝移植领域包括超声科、肝脏外科、介…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
存在营养风险或合并营养不良在老年危重患者中普遍存在,营养支持治疗是其综合救治的重要部分,科学、规范的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改善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至为关键。为此,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共同发起制定《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以下简称《指南》),组织我国老年医学、重症医学、循证医…
《ESICM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指南:定义、分型和呼吸支持策略》解读
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仍然是威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023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ARDS指南:定义、分型和呼吸支持策略》 (以下简称"2023指南")对2017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危重病医学会/危重病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成人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以下简称"2017指南")进行了更新,包括定义、分型、呼…
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
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与CA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治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和规范我国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对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认识和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
中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非心源性肺水肿,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医学界对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肺保护机械通气策略仍是其主要的且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措施,但对于ARDS的非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目前仍缺乏系统的总结。因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
创伤是青壮年人群的首要死因,约30%~40%的创伤死亡因大量失血所致,失血也是严重创伤后“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快速控制出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对严重创伤的救治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严重创伤后继发性损伤所致的并发症,还可以大大降低“可预防性死亡”[1]的发生。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治急诊专家共识(2023)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s,NSTIs)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皮下组织、筋膜或(和)肌肉坏死的一类疾病。NSTIs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为了进一步规范NSTIs的临床诊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