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cu

221 篇文章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在肝衰竭救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肯定,在其他疾病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拓展。该技术在我国多省市开展已有数十年,覆盖范围广,但各地区对治疗时机、治疗模式的选择、血管通路的建立、抗凝剂的使用、常见机器报警处理、治疗的流程与管理乃至人工肝治疗室的布局等,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差异。尽管我国已颁布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和《血液净…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原性休克(CS)最常见的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的30天死亡率高达40%-45%。近日,我国发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全面介绍了AMICS的定义、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诊断评估、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机械循环支持、多脏器保护以及分期个体化治疗等内容,为我国AMICS患者…
2022 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
更新要点一、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再分类2022 AHA/ACC/HFSA指南仍然按照射血分数(EF)作为首次分类和再分类的标准,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防控:指南与实践 2019
抗菌药物耐药已成为影响重症感染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美国每年发生70多万例医疗保健相关性感染,很大部分由多重耐药病原菌(MDRO)引起,而其中近半数发生于危重症患者。在欧洲,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也使得抗菌药物耐药率大幅上升,最终导致了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相关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和治疗费用增加。中国2018年细菌…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2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多数TBAD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自1996年首例TBAD腔内修复术成功实施以来,TBAD的治疗由巨创转为微创,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1]。200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20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其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侵犯局部皮肤、黏膜,以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近年来,随着肿瘤化学治疗、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危险因素增多,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
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 2019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1]。在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ion,SOT)受者中,IFD已成为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2]。2009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结合我国移植受者的临床特点,参考国…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2012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研究发现其具有快速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呈世界性流行,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在自然环境、医院环境的广泛存在及在住院患者的多部位定植,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
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19
多黏菌素是多肽类抗生素,由于其肾毒性大被 其他更安全的抗菌药物取代;但近年来随着对碳青 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 等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峻[1-3],可选择药物有限,临 床重新启用多黏菌素。我国常用的有多黏菌素 B 和 多黏菌素 E,但尚无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规范和指 南,故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对多黏菌素的临床应 用问题进行探讨,…
主动脉术式中国专家共识——孙氏手术 2021
现代主动脉外科是在前人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学科。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直至1952年Voorhees使用聚乙烯纤维塑料制成的人工血管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替换治疗,1958年DeBakey使用弹性针织涤纶(dacron)人工血管,现代主动脉外科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主动脉外科代表性疾病为主动脉夹层,以A型夹层的手术治疗为代表,以全弓替换为难点。深低温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