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2022

1 急诊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推荐意见1】  对滞留急诊 > 48 h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建议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NRS-2002≥3分提示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建议营养治疗。

【推荐意见2】  对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的急危重症患者,建议采用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 in critically ill, NUTRIC)评分行营养风险评估。NUTRIC评分≥6分或者改良版NUTRIC评分≥5分提示存在高营养风险,建议营养治疗。

急性感染/应激/损伤后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程[1]分为:急性早期、急性晚期和急性后期。急性早期阶段为第1~2天,表现为分解代谢突出。急性晚期阶段为第3~7天,分解代谢伴明显的肌肉萎缩,代谢紊乱趋于缓解[2]。急性早、晚期均主要表现为高分解状态,氨基酸被动员消耗;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失调和菌群失衡均会加重炎症反应[3]。急性后期可以表现为恢复稳态或者持续性炎症-分解代谢综合征[2]。初步判断患者的营养状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以进一步行营养不良评定或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启动时间宜不超过48 h[4]。Casaer等[5]的研究表明,不伴营养不良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也应该开始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即便EN不能满足目标热卡,补充性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推迟至1周后更佳。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患者或入院前一直处于饥饿状态的患者,需谨慎且渐进地重新引入营养,以避免发生再喂养综合征[1]

临床常用量表工具包括NRS-2002[6]和改良版NUTRIC评分[7]。NRS-2002量表(表 1)包括三部分,即营养状态受损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年龄评分。如果评分≥3分,即存在营养风险(表 1)。NRS-2002评分以体重和进食量作为营养学指标,得出的营养风险与患者的临床结局相关,具有循证医学基础,并已在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是目前很多指南推荐首选的筛查工具。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病种多,NRS-2002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因此作为首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