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黏菌素局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在神经重症领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CNSIs)是影响患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分离的CNSIs脑脊液致病菌中,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和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XDR)的革兰阴性菌占比逐年升高。多黏菌素在治疗中取得了较多临床证据,但多黏菌素全身给药治疗窗窄,组织分布以肝肾为主,无法有效透过血脑屏障;脑室内(IVT)或鞘内(ITH)注射等局部用药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地被临床接受和认可 1 , 2 ]。但目前多黏菌素局部应用治疗CNSIs尚无规范化的流程,也存在静脉制剂局部应用、药品配制方案、用药剂量和频次等方面的争议。故本共识专家委员会整合现有国内外诊疗指南、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聚焦于多黏菌素局部应用治疗CNSIs的适应证、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给药途径、剂量、用药时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本共识,以期为多黏菌素规范化治疗CNSIs提供指导意见,为制定更合理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本共识专家委员会由国内神经重症、神经内外科、临床药学部、临床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管理科等领域专家组成,其中95%为博士学历或具有高级职称成员,分管专家函询、文献检索分析和共识文稿撰写等工作。本共识英文文献检索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库内容为基础,中文文献检索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这5个数据库收录文献为基础,检索年限为2015年至今,中文检索策略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多黏菌素”与”鞘内注射”或”鞘注”或”鞘内给药”或”脑室内注射”或”脑室内给药”;英文检索策略为”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and”colistin”and”intrathecal”or”intraventricular”,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 325篇;合并去重逐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376篇,再根据共识撰写的具体方向及文献的质量级别,最终纳入49篇文献,分类总结后得到咨询条目。同时针对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问题制定了相关函询问卷,以邮件和问卷星的方式对42位专家进行了四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分析整理后再次发送新一轮函询问卷和重要性评判问卷,直至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并于2023年5月、7月和10月分别召开3次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建议进行分析、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终稿。
下载地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