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前预防专家共识 2023

狂犬病(rabies)是由丽沙病毒属(Lyssavirus)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202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axonomy Virus,ICTV)的最新分类明确了17种丽沙病毒,根据遗传构成、血清学交叉反应性等,可分为三个遗传谱系。其中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为该属的代表种,属于遗传谱系Ⅰ,是引起人间狂犬病的最主要病原。目前的狂犬病疫苗通常只对遗传谱系Ⅰ的丽沙病毒有效。
狂犬病目前仍缺乏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 1 , 2 ]。现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流行,大部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每年造成约59 000例死亡,是致死人数最多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之一。其中,亚洲国家的狂犬病病例数居世界首位,估计年死亡例数达30 000例,由于部分亚洲国家狂犬病病例可能存在漏报,实际死亡例数可能更多[ 3 , 4 , 5 ]。我国是狂犬病流行地区,十余年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和疫情监测体系的不断完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的可及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以及犬只管理、流浪动物救助工作的不断加强,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6 , 7 , 8 ]。2021年我国共有116个县报告157例狂犬病病例,已经达到了狂犬病控制阶段,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世界粮农组织(FAO)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GARC)共同提出的2030年消除犬传人的狂犬病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9 ]
预防狂犬病的主要策略包括:(1)对犬、猫等动物进行免疫预防,这是公认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WHO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地区的犬免疫覆盖率达到70%以上,可有效阻断区域内的狂犬病传播[ 10 ];(2)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预防狂犬病措施,根据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估计全国年暴露人次数逾4 000万[ 11 ];(3)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rabies prophylaxis,PrEP),主要是指暴露前免疫预防,由于目前国内缺乏专门、全面论述狂犬病PrEP的指南或规范,我国的临床医师及人民群众对狂犬病PrEP的认识相对不足,狂犬病病毒高暴露风险的人群PrEP普及率较低。本共识专家组基于现有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实践,就我国狂犬病PrEP的相关内容达成共识,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建议。
下载地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