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等按处方药或非处方药管理的药品,以及中药材、天然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产品,或其代谢产物乃至其辅料、污染物、杂质等所导致的肝损伤。复杂的药物种类,不同的处方和用药习惯,对人群异质性、损伤机制、风险因素、临床表型等认识的局限,以及缺乏特异性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有效干预措施的现状,使DILI的及时识别、建立诊断、预后预测、临床管理和风险防控面临巨大的挑战。
自2015年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发布以来,DILI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证据。此外,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导致的肝损伤在西方国家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新药研发的进展,特别是近年肿瘤领域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成功上市,DILI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免疫介导的ICIs相关肝损伤。在此背景下,过去的3年中,欧洲国家、美国、亚太肝病学会和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等国际组织纷纷发布或更新DILI诊疗指南。
为此,我们组织专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提供的循证医学证据对2015年版”指南”进行更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DILI识别、诊断和临床管理的专业指导。本指南同样适用于制药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从事新药研发、药品评价、药物警戒等专业的从业人员。本指南无法涵盖或解决临床实践中DILI诊疗的所有问题,也非强制性标准。因此,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应充分了解相关研究证据,做出合理诊疗决策。本指南将根据研究进展适时更新。
下载地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