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22

一、流行病学

重症肝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包括真菌在内的机会性感染显著增加。随着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诊治手段的应用,重症肝病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真菌感染率也呈增高趋势[1]。同时,临床医师对于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真菌感染的检出率和诊断率。临床研究报道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15%[2,3,4,5],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研究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尽相同。细菌/真菌培养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中,IFI占3%~7%,且多为院内感染[3,6,7,8]

IFI在重症肝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37.00%~56.00%),其他部位分别为消化道(1.14%~20.29%)、泌尿道(4.34%~15.94%)、腹腔(2.97%~14.49%)和血流(0.68%~5.80%),也可见胸腔、胆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5,9],肝硬化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也被多次报道[10,11]。IFI多为单部位,也存在2个甚至多个部位播散性感染的情况[12,13]

重症肝病IF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有念珠菌属和曲霉属(表2)。念珠菌属主要以白念珠菌为主,占50%以上,是肠道、血流、腹腔和泌尿道等的主要致病菌。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241例真菌血流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54.4%),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4.5%)、近平滑念珠菌(14.1%)、热带念珠菌(5.8%)、克柔念珠菌(2.5%)、都柏林念珠菌(0.4%),其中34.9%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14]。白念珠菌也是真菌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48.0%~81.8%),其次为克柔念珠菌(15%~25%)、光滑念珠菌(6.66%~20.00%),部分患者可见新型隐球菌[14,15]。但非白念珠菌的感染比例有逐渐增高趋势[14]。曲霉属是肺部IFI的主要致病菌[16],其中烟曲霉最常见,其次为黄曲霉和和黑曲霉,焦曲霉和土曲霉较少见[17]。一项肝衰竭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研究分离真菌245株,以白念珠菌及烟曲霉为主,分别占35.92%和34.69%[5]。重症肝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亦见报道[18]

 

全文下载:

 

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